装甲型护卫舰在舰队配置中承担着重要的前排抗伤职责,其加点策略直接影响战场生存能力与战术价值。装甲系统的强化优先级最高,建议优先点满物理抗性与附加装甲模块,这两项能显著提升对实弹武器的防御效果。能量抗性可根据敌方舰队配置选择性加点,若遭遇较多能量武器舰队则需适当投入技术点。结构强化模块提供的基础血量加成同样不可忽视,尤其在对抗高爆发舰队时能有效避免被快速击溃。
武器系统的加点需兼顾功能性与资源效率。主炮冷却缩减与单发伤害提升是核心选项,前者能提高火力覆盖率,后者则增强对轻型目标的压制力。副武器系统通常选择对导弹或鱼雷的拦截强化,这在对抗护航艇编队时尤为关键。策略技能中的紧急维修建议点出,其触发后的持续恢复效果能大幅延长战场存活时间。需过度追求输出属性会削弱其作为肉盾的定位,技术点分配需保持平衡。
动力系统的优化常被低估但实际价值显著。基础航速提升可缩短接敌时间,减少途中被远程火力消耗的概率。曲率引擎的强化则影响战术机动性,对于需要快速支援多战线的场景至关重要。闪避率加成模块的收益存在波动性,仅在技术点充裕时建议补足。部分玩家会选择牺牲动力性能来换取装甲或火力,这种极端配置在特定战术体系中可能奏效,但通用性较差。
技术点投入顺序需遵循战场阶段需求。前期优先保证装甲与基础火力,中期补充拦截与策略技能,后期再完善动力与特殊抗性。每次加点前应分析当前敌对势力的舰船构成,例如面对大量护航艇时需提前强化防空模块。重置技术点的成本较高,建议通过模拟战斗验证加点方案后再实际应用。装甲型护卫舰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敌方火力无法快速处理的战场支点,任何加点选择都应服务于这一核心定位。
装甲型护卫舰的改装潜力较大,但需避免盲目跟随主流方案。部分冷门模块如子系统损伤抵抗在特定对抗中具有奇效,值得投入少量技术点进行尝试。实战中应定期记录不同配置下的承伤数据与生存时间,通过量化分析优化加点细节。该舰种在舰队中的价值并非直接输出,而是为后方高火力单位创造安全的作战环境,这一本质决定了其加点策略必须围绕耐久与干扰能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