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编队的前后排位置确实可以进行手动调整,但需要明确这种调整存在固有规则限制。前排通常由高护甲或承伤型舰船担任,例如护卫舰或驱逐舰,而后排则适合放置输出型或支援型舰船如巡洋舰或航母。虽然拖动舰船图标可以微调同一排内的站位顺序,但系统默认的前后排职能划分无法完全颠覆。你无法将脆弱的战机强行置前排,这种设计是为了保障战斗逻辑合理性。
调整编队时需要重点关注舰船属性与战术定位的匹配度。前排舰船建议优先选择带有装甲强化能量抗性等生存类技术的型号,而后排舰船则应搭载火力增幅精准打击等输出向技术。若强行将低防御舰船前置,会导致战斗初期快速减员。部分特殊舰船如红宝石级护卫舰拥有紧急避险机制,血量低于10%时会自动退至中排,这类特性进一步印证了系统对站位逻辑的硬性约束。
实际操作中可通过长按舰船图标拖动来调整编队细节,但要注意移动范围受限于舰船类型。巡洋舰以上大型舰船通常无法置前排,而护卫舰也无法直接拖至后排。这种限制本质上是为了还原太空战场的真实战术逻辑——小型舰船承担侦查与掩护职责,大型舰船则作为火力核心。若想改变战术风格,更合理的方式是通过蓝图研究解锁子型号,例如将护卫舰改装为防空型来适配中排位置。
最后需要提醒,编队调整仅是战术的一环,还需结合计划圈部署与资源分配。采矿或远征时建议保留1-2艘护卫舰保护工程船,而主力舰队则根据敌方阵容灵活调配前后排比例。战斗中系统会实时计算舰船碰撞与火力覆盖范围,因此即便手动调整站位,也要遵循前排吸收伤害,后排持续输出的基础规则才能最大化舰队效能。
重点在于理解每艘舰船的设计定位,而非强行突破系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