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两栖突击舰在无尽的拉格朗日中是一种兼具火力投送与战术灵活性的特殊舰种,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搭载炮艇实现多维度打击。该舰型通常配备两架全尺寸炮艇挂架及配套维护系统,能够在突击作战中释放炮艇形成立体攻势,同时保留基础导弹系统作为火力补充。舰体设计注重战场适应性,内部空间优化了炮艇指挥设备,支持搭载不同功能炮艇执行多样化任务。
实战中需优先考虑炮艇与母舰的协同效率。选择炮艇时应侧重对舰火力突出的型号,例如具备脉冲能量或鱼雷攻击能力的艇种,以弥补突击舰本体输出偏低的缺陷。舰载炮艇的维护系统升级至关重要,建议优先强化挂架耐久度与炮艇返回速度,确保持续作战能力。突击舰本体则需平衡机动性与生存属性,装甲系统推荐采用物理防御与附加装甲的组合方案,避免被敌方防空火力快速摧毁。
战术部署层面,该舰型不适合作为主力正面攻坚,而应作为战术奇兵使用。最佳作战场景是配合主力舰队进行侧翼包抄,或利用曲率航行实施快速打击。在星系争夺战中,可预先将突击舰部署于引力盲区,待敌方舰队交火后突然释放炮艇切入后排。需注意其巡航速度较慢,编队时应搭配高速护卫舰提供护航,同时避免与敌方拦截机群直接对抗。
专注炮艇支援的加点需强化炮艇返回系统和外挂坞仓维护,将技术值分配给炮艇伤害与生存能力;若侧重本体作战,则可选择风暴导弹校准与紧急规避策略。不建议平均分配技能点,否则会导致战术定位模糊。实战投入70点以上技术值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其中炮艇相关系统至少需要48点基础投入。
后期发展中,该舰型需要依托联盟体系发挥最大价值。在基地建设阶段应优先升级舰载机生产线,确保炮艇补给效率。参与大规模会战时,建议组成3-4艘突击舰的编队集中使用,通过数量优势形成区域性制空权。需注意其高昂的维护成本,在资源紧张时需谨慎调配建造优先级,通常建议在拥有稳定矿区后再批量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