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炮楼的核心在于合理配置兵种组合与战术节奏。优先组建以火箭炮为主力的远程打击部队,搭配装甲车或重型坦克作为前排防御单位。火箭炮的射程优势能有效压制炮楼火力,但需注意其防御薄弱的特点,必须通过前排单位吸引敌方攻击。科研方向应优先提升火箭炮的射程与伤害科技,同时加强装甲单位的防御属性以延长生存时间。
首轮派遣侦察机探明炮楼防御布局,随后由装甲部队推进至敌方射程边缘吸引火力,火箭炮部队保持最大射程输出。特别注意炮楼守军可能存反坦克单位,需通过侦察提前标记目标位置,指挥火箭炮优先摧毁这些威胁。战斗中避免全军压上,保留30%兵力作为预备队应对突发状况。
资源调配方面,钢铁和橡胶是维持火箭炮持续生产的核心材料。建议在基地建设6-8个炼钢厂,并通过占领野外橡胶资源点保障供给。加速道具应集中用于火箭炮工厂的生产线,缩短部队重组周期。军官选择上,优先任命具有远程专精或火力增幅技能的指挥官,这些属性可显著提升火箭炮的实战效能。
后期优化重点在于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当火箭炮科技达到7级以上时,可尝试搭配少量轰炸机进行空中压制,形成立体打击体系。但需严格控制空军出动比例,避免因燃油消耗过大影响整体作战节奏。每次战斗后需立即维修受损装甲单位,利用技术人员缩短装备恢复时间,保持连续作战能力。
山地地形会削弱火箭炮射程优势,需改用突击炮进行中程压制;平原地区则可充分发挥火箭炮的火力覆盖能力。雨雪天气需提前储备防滑配件,避免移动速度下降导致战术失效。这些细节调整往往成为突破高阶炮楼防线的关键。